會計報表儀表盤,經營決策好導航
2019.12.13
本期下篇將聚焦為大家解讀導致財務不規范的核心原因,即企業領導人常見的3大財務思維誤區。
以下,請閱讀:
付小平
「校長emba」-《財務管控》主講導師
復星集團原財務總監
行動基金聯合創始人
中國注冊會計師
人稱“付三馬”,「財務三駕馬車」系統創始人
令人扼腕的是, 80%的老板缺乏數字思維。原因如下:
1
“三拍”老板
“三拍”老板做決策“拍腦袋”——感性,做執行“拍胸脯”——膽大,失敗后“拍屁股”——走人。
“三拍”老板看到這個產品賣得好,就要求銷售人員向客戶重點推薦這款產品;那個產品訂單多,就根據所謂的“客戶需求”盲目加大投入、擴大生產。事實上,這個 “偽尖刀”產品并不為企業創造利潤,甚至是虧本的,最終只是虛增了營業額,導致企業賣得越多,虧得越多。
2
業務和財務脫節
就像上篇案例中的老板,雖然公司規模并不小,但他依然認為沒必要建立規范的財務部,找了一個便宜的代理記賬公司合作,砍掉的財務成本就是企業的利潤。但是,代理記賬公司的工作人員,你交給他發票,他就幫你做到報表中。沒有發票的那些業務交易根本就無法體現在會計報表中。所以,代理記賬公司提交的會計報表跟企業真實的業務是脫節的,出來的報表數據不能作為決策依據。
其實,財務部門并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成本部門,它更像企業的x光機,可以通過報表數據反映經營結果,可以照出企業存在哪些病癥,為我們帶來明確清晰的管理方向,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。
過去我們之所以習慣拍腦袋做決策,是因為缺乏可參考的依據,沒有找到業務與財務之間的對應關系,沒有找到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數字。
其實,業務和財務是相通的:每銷售一筆訂單,花出去一筆錢,都會記錄在會計報表上,直接帶動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、現金流量表發生變動。換句話說,任何企業的經營結果都體現在會計報表上,只要我們掌握了會計報表,就能一眼看穿經營結果。
因此,必需建立規范的財務部門,每月及時提交準確的會計報表。一個擁有數字思維的決策者,才是一個真正合格的老板。
3
收入≠利潤
案例中的老板還犯了一個致命錯誤:把收入當成了口袋里的利潤。
是不是企業的收入越多,利潤就越多呢?
不一定!
很多老板,總喜歡以收入來證明企業的實力,誤以為企業做得越大,手下的員工越多,生產線和廠房越多,就代表企業發展越好。實則不然,在一個完整的商業邏輯閉環中,實現收入只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個環節。
要理解這一點,我們首先要回到原點,梳理清楚商業運營的基本邏輯。
1. 作為股東,投入資產的目的是什么?是希望這些資產,能從市場中創造收入。這是商業邏輯第一步,從資產——收入。
2. 光有收入夠嗎?不夠!我們要在創造收入的同時,控制成本,才能保證豐厚的利潤。從收入——利潤,這是商業邏輯第二步。
3. 利潤是終點嗎?也不是!只有管理好利潤,讓利潤成為真金白銀的現金流,這才是股東真正想要的。從利潤——現金,這是商業邏輯第三步。
4. 只有現金流充足,才能回到原點——投入資產,這是商業邏輯第四步。保證企業有足夠的資金拓展渠道,投入到新產品研發中,找到企業的明星產品,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,才能賺取更加豐厚的利潤。
這個才是商業邏輯的本質,是經營企業的天道,我們可以簡單歸納為:
第一步:投入資產,實現收入
第二步:控制成本,賺取利潤
第三步:管理資產,創造現金
第四步:籌集資金,投入資產
只有不斷地循環這四個步驟,企業才能健康地活下去。
因此,一個股東投入資產,要的不僅是收入,也不僅是利潤,他的終極目標是現金流,這才是 “賺錢”的真正要義。只有把這四個環節全部打通,走在企業經營的基本邏輯線上,才能真正做大做強。
而案例中的這位老板,就輸在了第二步。一個只有收入,沒有利潤的企業,注定是一個虧損的企業,一個背離基本商業邏輯的企業。
要想挽救這家企業,這位老板必須要認識到以下3點:
第一,不能做“三拍”老板,數字思維才是決策者的核心競爭力。
第二,財務是透視業務的x光機,要建立規范的財務部門。
第三,收入不等于利潤,經營企業要遵守商業邏輯的天道。
Copyright ? 行動教育 2019. All Rights Reserved. | 滬ICP備12010737號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