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略,企業未來的樣子。
而現在,很多企業家依然不重視戰略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,戰略形同虛設,甚至沒有戰略。
萬物發展中,無論是國家,還是一個剛成立的組織在謀求出路,都需要先確定戰略,然后才是砥礪前行,最終抵達未來。
而如何制定戰略?李踐老師在本文中簡單直接地告訴您:定戰略需要考慮的“4+3+3”以及您可以落地的“2個動作”。

戰略,是從A點到B點,是企業未來的樣子。戰略,可以明確未來我想去哪,我會成為誰?戰略對了,成功是水到渠成。戰略失誤,就會焦頭爛額。

很多企業家和創業者沒有戰略思維,既不知道B點在哪兒,也不知道企業未來的樣子是什么。
正因為沒有戰略,就只好摸石頭過河、盲人摸象、跑到哪里算到哪里。
戰略亂,企業的方向就會亂,相應的產品、管理,甚至整個組織資源的配置也很混亂。
結果,投入大、產出低。反復折騰,最后做不精也做不深。
人性的本能是什么?趨利避害。如果未來的樣子不清晰,人就一定會順著“利”走,只選對自己有利的,有價值的事情做。
一旦做了這些不該做的事,很快就會掉到溝里,浪費大好的時間和資源。

三個維度:1、宏觀維度;2、中觀維度;3、微觀維度。
P是政治(politics),包括政治制度、產業政策、法律法規等。
E是經濟(economy),決定了這個行業的盤子到底有多大,包括經濟發展水平、規模、增長率、政府收支、通貨膨脹率等。
S是社會(society),我們有多少人口,多少企業,是to C還是to B?
T是技術(technology)。比如互聯網、人工智能、信息技術等。
所以,在定戰略時,必須從宏觀維度去考慮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和技術這4個要素,思考其中的機會和風險。
也就是說,在定戰略時,需要站在中觀維度,基于產業鏈,思考在供應鏈、生產環節和銷售這3個要素,自己分別有哪些優勢?存在哪些劣勢?
關于用戶,我們的用戶是誰?我們給用戶創造了什么價值?
關于對手,在國際、國內,區域和行業里,我們和競爭對手有什么區別?
關于自己,我們的優勢在哪里?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?
因此,在定戰略時,需要在微觀維度,找到3個要素:用戶價值、與對手的區別化,自己的核心優勢。
總結以上三點,從宏觀、中觀到微觀,定戰略需要考慮4+3+3一共10大關鍵要素: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和技術;供應鏈、生產環節和銷售;用戶、對手和自己。

最后,將十大關鍵要素化繁為簡,實質就是兩點:1、外部機會;2、內部優勢。
宏觀“PEST”、中觀“供產銷”、加上微觀里的用戶和對手,這前9個全都屬于外部機會。最后1個“自己”,就是內部優勢。
基于外部的機會和內部的優勢,找出其中的交叉點,這就是制定戰略的決策依據。
動作1:運用系統思維,從宏觀、中觀、微觀三個層面,梳理十大關鍵要素。
動作2:找出外部機會和內部優勢的交叉點,判斷戰略方向的對錯。